首页 > 文史频道 > 文化 > 正文

 

聊斋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2015-12-03 09:18:16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字号: T   T
 

   如何进一步弘扬聊斋文化、发挥淄博这张重要文化名片的作用?在作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蒲松龄纪念馆也在寻求新突破——与大中小学校合作开设聊斋文化讲堂,谋划筹建聊斋书院,使聊斋文化的教育、教学更加有序化、规范化。同时,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举办聊斋文化全国巡回展等,使聊斋文化成为宣传淄博、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载体。

 
  故居馆藏丰富
 
  成国内蒲松龄研究基地
 
  11月26日,记者来到蒲松龄故居,聆听一代文豪的生平故事,体验鬼魅狐妖的艺术世界。这里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各个院落都保持了清代农家小院的原始风貌,令人心旷神怡。
 
  在蒲松龄故居的基础上,1980年建立了蒲松龄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多平米,展厅面积600多平米。走进这里,可以看到七个院落、八个展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长焦伟告诉记者,保护历史文物、弘扬聊斋文化、接待中外游客、开展学术研究,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为了充实馆藏、丰富展览,他们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文物资料,使馆内藏品由原来的不足百件,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三千多件。其中,有蒲松龄画像、手稿、印章以及蒲松龄用过的器物、文石等,许多为国家一级文物;有蒲松龄著作版本百余种,英、俄、德、日、韩等多种外文版本;还有历代改编的白话聊斋、连环画册、戏曲影视剧本等。这些藏品中,最为珍贵的是镇馆之宝——蒲松龄画像。画面上的蒲松龄,身着贡生礼服,正襟端坐,手捻胡须,成为后世景仰缅怀的载体标志。
 
  记者了解到,这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珍藏有手稿手迹的纪念馆,同时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既有故居又有研究会和全国核心学术期刊的文化名人纪念馆,主办有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聊斋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蒲松龄研究》。
 
  目前,蒲松龄纪念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陈列展览体系,主要有聊斋复原陈列、生平展览、著述展览、聊斋故事彩塑展览、馆藏书画展览、聊斋影视厅等。先后获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社科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淄博市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是展示淄博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窗口和名片。
 
  《聊斋志异》
 
  世界文库的东方瑰宝
 
  焦伟告诉记者,蒲松龄是淄博市唯一一位产生世界级广泛影响的文化名人。他的一生大体是在读书、写书、教书中度过的。40岁进入本县毕家坐馆教书。此时,蒲松龄生活安适,受到礼遇,有东家丰富的藏书可读,良好的环境条件使他能安心创作《聊斋志异》及其他著作。他在毕家整整待了30年,70岁方撤帐归家,清康熙五十四年,也就是1715年逝世。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年轻时就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1679)春,他将已作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此后,他在毕家坐馆的日子里仍然执着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逐渐搁笔。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大半生陆续创作出来的,是他毕生心血和才华的结晶,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座文学高峰,蒲松龄也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对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一部《聊斋》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库的东方瑰宝,吸引着国内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品味、思考、评析、研究。因此,人们习惯于将写鬼写妖、刺贪刺虐的各类文学作品归类于聊斋文化,把人神、人鬼、人狐之间的博闻趣事、社会上发生的奇闻异事也靠向聊斋范畴,成为深刻影响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审美的文化现象。
 
  自《聊斋志异》成书以来,就不断地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从各种地方“聊斋戏”到现代聊斋电影、电视剧、舞台剧。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以《聊斋志异》为题材拍摄的电视剧《聊斋》搬上荧屏,荟萃了多个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生动故事,个个深入人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聊斋故事更为电影电视改编者们喜爱,并被赋予了更多内涵。
 
  让专家游客走进来
 
  让蒲松龄走出去
 
  蒲松龄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焦伟说,要通过保护、展示、研究、宣教等形式来传承和弘扬聊斋文化,使它更加生机勃勃、源远流长。
 
  蒲松龄纪念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2014年,投资50万元,完成了陈列改造一期工程,重建著作展室,新上聊斋影视厅,完成对聊斋东厢房的复原改造,真实再现蒲松龄当年家居生活场景。并坚持修旧如旧和整体保护的原则,做好故居修缮保护。包括对故居院落外墙进行修补粉刷,房顶茅草进行修补更换;对整个院落青砖地面进行修补,对院内古碑实行玻璃罩保护等。
 
  除了保护历史文物、弘扬聊斋文化、接待中外游客,几十年来,这里还立足自身建设,坚持学术研究,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机制——“纪念馆—研究会—学术刊物”共同发展。它包含纪念馆、研究会、学术刊物三个部分的有机统一,为弘扬聊斋文化奠定了基础,并获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
 
  今年恰逢蒲松龄诞辰375周年,逝世300周年,蒲松龄纪念馆还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发行纪念邮票及纪念邮册、在诞辰之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复制选印《聊斋图说》工笔重彩画册、编辑出版《蒲松龄诗词研究论集》及《蒲松龄研究纪念专刊》等。
 
  据不完全全统计,自1848年,美国人卫三畏将其中的《种梨》《骂鸭》译成英文至今,《聊斋志异》已有英法德捷克等十八种文字的三十个译本在世界流行,并且对日本文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根据聊斋故事,至今已拍摄电影43部、电视剧22部。电影如《倩女幽魂》、《连琐》、《画皮》、《画壁》等;电视剧如《人鬼狐》、《聂小倩》、《花姑子》等。
 
 
上一篇:“齐鲁大动脉”服务品牌创建成果展收官 展16个品牌
下一篇:传统官箴文化中的齐鲁因子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凯翼炫界Pro 7.49-9.29万全国预售开启
凯翼炫界Pro 7.49-9.2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代捷途X90为您解锁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曲阜市息陬镇天气晴好麦收忙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齐鲁在线 qlzx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