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频道 > 文化 > 正文

 

群众文艺作品接地气还要有境界

2015-11-07 16:26:29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孙先凯 字号: T   T
 

   一桌一皮鼓,一坠琴一脚梆,一人唱一人奏。两位老者着长袍在台上,不紧不慢的一曲坠子响起。方言唱腔抑扬顿挫,唱的是单县英雄牛作涛见义勇为的故事。如此舞台场景,让笔者感觉恍惚间走出剧院,来到熙攘的集市,众人喧嚣中听民间艺人唱一曲引人入胜的坠子。忽而掌声响起,方知曲终。在近日举行的山东省群众文艺新创作品汇演现场,像这样来自群众之中的文艺作品让笔者感受到一股接地气的“原生态”之美。
来自于基层的群众文艺工作者,距离生活最近。艺术创作正是“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笔者曾听莱芜梆子剧团编剧李春明讲起她创作的经历,在基层演出的时候她能够有机会走到群众中间,“了解他们的喜好,听他们的故事,掌握他们的生活语言,体悟他们的冷暖诉求。”近几年她创作的反映农村生活的大小剧目有几十个,充溢着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气息的群众文艺作品,“入得厅堂、下得厨房”,无论下乡还是在剧场演出,演出效果都非常好。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群众文艺作品,无不透着一股真实、质朴的味道。说起开篇提到的坠子《牛英雄》,就是用朴实的语言把牛作涛不顾个人安危跳入珠江救人的故事讲了出来。七言押韵的唱词,惟妙惟肖的口技艺术,让观众听得酣畅淋漓又感动满满。在另一个群众文艺作品弦子鼓《学外语》中,通过儿子娶回洋媳妇这一新时代话题,引出婆婆为与洋媳妇沟通而在五十多岁时去学外语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切口,展示出的是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观念转变的大道理。在快板《卖梨》中,就是通过小霞替留守儿童小虎卖梨的故事,讲出了当下留守儿童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引人深思。这些群众艺术作品讲出了生活中的小故事,说人说事说理。真实,简短,接地气,直入人心。
这次汇演中,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经受住了考验。有专家指出,这些群众文艺作品整体水平都不低,但“还是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很少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在笔者看来,如此接地气的群众文艺作品还是需要在专业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的。
很多群众文艺作品的灵感来自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述家庭故事,教育人尊老孝顺的主题占了很大一部分。但仔细观察,婆媳矛盾成了许多文艺作品的矛盾主题,换上新时代的故事就成了“创新”的作品。这一点,在笔者看来还需商榷,不能让旧时代的“婆媳矛盾”占据了新时代的舞台。新时代更有新风貌,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主题,也应有所更新。这就需要专家的意见、专业的指导在群众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介入其中。
前些日子,省吕剧团送戏下乡演出的一幕让笔者感触颇多。省吕剧院到日照时,当地一家业余演出队伍阳光吕剧团的演员,一早就到了演出现场。抓住演出前宝贵的时间,向吕剧名角请教表演的小技巧,向化妆师请教如何才能将戏曲妆化得更专业更唯美,演奏员们也将鼓师团团围住,请教一些司鼓及打击乐的问题。如此场景,让人感受到群众文艺演员学习、提升的热情。如今,许多专业文艺院团承担着“送文化”的任务。但在很多地方,民间庄户剧团挑起了“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的重任。繁荣、提升群众文艺作品的艺术水平,还需要艺术专家、专业院团从“送文化”多多转向“种文化”。

 
 
上一篇:群众文艺新创作品济南汇演打擂台
下一篇:新版《白毛女》全国巡演延安首站大获成功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凯翼炫界Pro 7.49-9.29万全国预售开启
凯翼炫界Pro 7.49-9.2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代捷途X90为您解锁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曲阜市息陬镇天气晴好麦收忙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齐鲁在线 qlzx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