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威海文登区成功获批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全域旅游示范,且看文登如何登先。
为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研究部署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8月26日,文登以全区性专题会议的形式部署旅游工作,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动员全区上下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力度,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快突破,这在文登多年来尚属首次。
按照《文登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中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年后的文登,将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集聚、功能完备的大旅游产业体系。
“两核三区四带”
描绘旅游新蓝图
示范区是啥模样?从《文登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旅游产业的大格局在文登正在有条不紊地铺展开来。
按照规划方案,文登将着重构建“两核三区四带”空间布局,打造“北城、南海、西道、东泉、中田园”的旅游产业格局。“两核”即北部城市旅游核心区和南部滨海旅游核心区,“三区”即西部道教文化旅游区、东部温泉养生旅游区和中部田园民俗旅游区,“四带”即沿圣海路城海联动带、沿S205道海联动带、沿道呼线泉海联动带和沿G309城道泉联动带。
规划方案充分体现了全域全景的理念,将文登全域地理空间和资源要素进行了梳理整合,为文登今后旅游产业布局发展厘清了思路。“北城、南海、西道、东泉、中田园”旅游产业格局的构建,确保了每个区域资源特点鲜明、主题明确,有亿元以上大型旅游项目落户支撑发展。北部依托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大力挖掘以“文登学”为代表的城市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旅游的中心枢纽和品牌形象核心区。南部以海洋为背景,整合优化海洋资源、生态资源、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打造以海洋为特色的旅游中心区。西部以昆嵛山、圣经山的全真道教文化为核心资源,以乡村休闲旅游、山体生态观光旅游为支撑,打造以道教为特色的旅游聚集区。东部以呼雷汤、汤泊等温泉资源为支持,发挥临近机场、高铁等优势,加快建设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区。中部利用靠城近路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多元化田园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建设田园度假旅游区。
加快品牌创建
促进产业大融合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文登将加快品牌创建,促进产业融合。
促进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立足“三区六带”农业发展格局,发挥农业产业发达、产出丰富的优势,鼓励扶持各类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生态采摘、度假娱乐等项目,加快建设连片成方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旅游业与工业融合。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发展以传统工业技术展示、工业文化传承为主体的工业旅游,强化工商旅融合,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工艺家纺、即海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依托士学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李龙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厚重的文登学内涵,提高文登旅游产品吸引力。
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惠民水平;立足旅游品牌推广,提高市场营销水平;推进旅游机制创新,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从《文登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中,文登区委、区政府“强化措施,强力推进,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文登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决心和勇气跃然纸上。
一把手挂帅,全局、全行业参与,分步实施。这样的高度重视,将一份实施方案变得更加扎实有力。
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到2017年底,文登将实现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的综合贡献达15%以上、旅游业从业人数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达20%以上、年接待游客人次达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4项指标均达到验收标准,并顺利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强调的是全域协调、整体联动、一体发展,必须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文登区委书记张竞说,文登将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旅游服务全过程,提供全过程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围绕市场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