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记者来到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采访,整洁的街道、明亮的路灯、一泓清塘……环境宜人。新驿镇党委书记张猛介绍:“我们采取环卫、绿化外包等模式,用市场的手扮亮乡村的脸,使美丽乡村建设在较短时间里取得了成效。”
兖州区于2014年7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连片整治,同时创新美丽乡村投资建设模式,探索市场化机制,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区里提出“共建共享”理念,政府来主导,群众齐参与,除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各项涉农资金外,两年来全区群众累计捐资50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近200多户村民无偿将废弃宅基地提供给村里建设小绿地、小广场30多处,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
在绿化上,新驿镇有条长7里的南北交通大路,需要230万元的绿化投资。去年11月,新驿镇政府与苗木大户召开座谈会,探索绿化市场化的路子。该镇苗木大户张壮获得承包权,按照要求种植绿化品种及规格,并承担栽种、看管、补植等义务。镇政府拥有绿化带的使用权,对绿化树木的绿化、管养进行监督检查。新驿镇由此走出了苗木大户承包主要街道换绿化、村民栽植确权到户换绿化、公司承包换绿化三条路子,集体零投入,巧妙破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绿化难题。今年以来,全镇57个村中有21个村采取了苗木大户承包路段换绿化的模式,共栽植花卉苗木26800余株,其余村采取了农户栽植确权到户换绿化的模式,栽植花卉苗木41000余株。通过这两种模式,全镇实现了村庄街道绿化“清零”,为村集体节约投资230多万元。
“按照每千人配备3名保洁员的标准,我们对公司的180名保洁员进行考核,发绩效工资,提高保洁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兖州区小孟镇梁村成立了洁龙物业公司,经理李海龙告诉记者,公司2014年初与小孟镇政府签订了保洁合同,承包了小孟镇的镇村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道路林网的管护,小孟镇环境卫生也因此走出了一条养事不养人、环卫外包的路子。
“政府不好管,要借助市场这把力。”兖州区建设局主任科员魏庆春告诉记者,从前年开始,兖州区全面推行保洁作业市场化模式,按各镇路程远近核算出吨公里的垃圾运输费用,一月一结算,运得多,挣得多。同时,区里成立专门农村环境监管和督查问责机构,一月一考核,保洁得好,报酬也高。
“以前镇里养了一批保洁员,钱也没少花,但是工作标准、质量、效果就是上不去。”据小孟镇副镇长崔瑞红介绍,现在根本不用领着、看着干了,只要抽查一处不合格,就扣承包方押金的3%,超过3次镇里就按合同终止承包方的承包资格。原来镇驻地、工业园两个区域的环卫保洁年投入在85万元以上,而今年镇里的投入却减少了一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