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三级联动精准扶贫,40余个县直部门分配精准扶贫任务,44个涉农项目资金分解支持贫困村、户,78家重点企业帮扶省级重点贫困村,近400名乡镇干部精准帮扶边缘贫困户。寒冬里,齐河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把缕缕“春风”送进贫家寒门。11月19日,在全县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孟令兴提出了“2016年实现‘100%脱贫目标’,比全国提前4年、比全省提前1年实现全县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底气,源于前期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年以来,齐河县把扶贫主战场放在农村,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6大扶贫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脱贫10326人,贫困人口较2014年减少42.97%,全县现存重点贫困群众20663人。
杜绝“大水漫灌”,推行“精准滴灌”。祝阿镇马坊村村民徐强,计划创办家电维修部,苦于家庭贫困无力实施。在镇村识别扶贫对象时,他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初定,进行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并报镇政府审核后,第二次在村内公示,仍无异议报县扶贫办复审,结束后回村公告,经过“六步工作法”程序,最终被确定为扶贫对象,获得了上级低息贷款。
为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齐河县坚持扶贫对象、扶贫产业、扶贫力量、扶贫管理、扶贫资金和扶贫时限“六个精准”。对帮扶对象逐户了解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最终精准制定扶贫产业;对贫困村和边缘贫困村,县领导、县直部门、乡镇街道、重点企业、社会组织等全部投入扶贫,逐村逐户确定精准扶贫力量;同时,建立精准扶贫对象进出动态管理机制,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设定扶贫时限。
因户制宜,确定扶贫“菜单”。焦庙镇铁匠、曹虎等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贫困户462户,1305人。在制定扶贫政策过程中,县有关部门、焦庙镇及村反复研究,决定实施产业扶贫,提高贫困群众造富能力。2014年,成立田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捆绑使用7村共190万元上级贫困互助资金作为贫困群众入社股金,到水浇条件好的赵官屯村流转土地建设果蔬种植园区,根据园区年度效益和入社贫困群众持股多少进行年度分红。贾市村贫困群众陈少军,50岁,残疾人,夫妻共3.8亩地,年收入不足4000元,作为扶贫对象,凭互助资金入股。合作社成立后,优先吸纳股民务工,陈少军除年底分红外,每月还能收入1000多元劳务工资,实现了脱贫。
该县还针对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缺产业、缺技术、缺劳力等致贫因素,围绕基本情况、收入水平、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人员、脱贫时限等重点要素,逐户制定条理清晰、内容简洁、务实管用的精准识别手册,并分类实施6项扶贫措施。实施产业扶贫,坚持因村因户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探索电商扶贫,引导承包土地流转,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运作模式,指导贫困群众选准发展产业,实现精准脱贫;实施金融扶贫,金融机构为贫困户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有劳动能力且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每户提供3—5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实施民生扶贫,改善道路、电力、饮水等生产生活环境;实施保障扶贫,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实施教育扶贫,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文化扶贫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在城镇,齐河县将月人均收入500元以下城镇群众全部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将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体系,完善慈善救助,有难必救必帮。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为重点贫困村安排8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为每户边缘贫困户提供5000元扶贫资金,并强化扶贫考核、约束和退出机制,确保如期完成扶贫目标,全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县长王晓东表示。据悉,该县已将扶贫开发落实到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以规划引领扶贫工作。
■书记点评 以高度政治自觉打赢脱贫攻坚战 齐河县委书记 孟令兴
今年,齐河蝉联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双百强”。根据既定的“五年三大步”战略目标,要在2017年提前全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全县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在坚实基础上的政治自觉、实现既定目标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做到“六个精准”,推出“六大扶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探索一条特色鲜明、扎实有效的扶贫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