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三农 > 正文

 

蔬菜之乡兴起大棚“升级热”

2016-02-03 11:24:57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杨国胜 石如宽 字号: T   T
 

   王炎国是个“玩棚的”。1月30日上午,这位寿光市化龙镇前王村的大棚户摘了1000斤无刺小黄瓜,每斤卖了7.3元。他告诉记者:“今年行情好,新建的大棚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除了这个黄瓜大棚,王炎国还在小拱棚种着韭菜。猴年春节过后,王炎国决定不再种植韭菜,打算再上一个新棚。“原来种韭菜一亩地年收入1.2万元,大棚一亩年收益3万元以上,你说哪个高?”他说。
 
  眼下,在蔬菜之乡寿光,正在兴起大棚“升级热”。2015年,前王村统一流转本村150亩土地,村民新建17个大棚。现在,前王村又流转了400亩土地,计划建设40个新式温室大棚,春节后动工。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说,寿光正在推进旧棚改新棚、大田改大棚,确保2016年新建改建蔬菜大棚5000个以上。
 
  圣城街道北郭村村民桑桂英种着3个70米长9米宽的大棚。这些建于2000年的大棚,采光不好,保暖效果不佳,新式设备没法用,桑桂英觉得“没意思”。“一个棚一年下来纯收入只有两万多,除去两个人的劳力,基本上是白忙活。”桑桂英说。
 
  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大棚种植户也渴望大棚升级。该村有3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一个大棚占地不到一亩地,90%以上使用年限超过10年。据介绍,在寿光南部蔬菜种植集中区,如孙家集、纪台、稻田等地,由于发展蔬菜产业比较早,大棚棚龄大面积小,存在设计落后、效益低下、布局分散等问题。
 
  桑家营子村村民桑英德现在种着一个120米长20米宽的高标准大棚。他原先种的两个大棚加起来只能种3800棵茄苗。如今,一个大棚就有4100棵苗。这个新式大棚桑英德投资约13万元。“投资比较大,但很划算。一年下来,可收入20万元左右。”桑英德说。
 
  大棚升级,也促进了资源流动和优势互补。
 
  田柳镇的北王里村与刘家村一路之隔。前几年,北王里村以种植、加工大葱为主,刘家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建设了高温大棚。但大葱与大棚蔬菜的效益差距越来越大,刘家村大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刘家村想扩大大棚种植面积但是没地,而北王里村则面对有地不愿种菜的局面。
 
  田柳镇党委了解到刘家村和北王里村需求后,为两个村“牵线搭桥”,刘家村流转了北王里村200亩土地,新建高标准大棚40多个。北王里村也计划今年建设至少15个高温大棚。
 
  经过排查,寿光中北部的化龙、上口、田柳等镇街,还约有11万亩大田,这些将为大棚升级提供空间。
 
 
上一篇:平邑武台镇村民来到农家书屋 学好技术备春耕
下一篇:莘县农业向质量要效益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凯翼炫界Pro 7.49-9.29万全国预售开启
凯翼炫界Pro 7.49-9.2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代捷途X90为您解锁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曲阜市息陬镇天气晴好麦收忙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齐鲁在线 qlzx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