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前街小学大华校区通过加强“三项建设”来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全力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构建“双特色”课程体系。学校秉承“读圣贤书,行万里路,铸中华魂”的办学理念,构建“四书、六礼”双特色校本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实施,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引导学生体会和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对个人、民族及人类的思想和智慧价值,产生情感上的热爱和理智上的坚信,培育身体力行的意志和习惯,为成长中的孩子提供更为健康的精神养分,学校的特色也会日益彰显。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监督“执行力”。学校注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核与考评,以此监督约束学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专门成立传统文化评价小组,紧紧依托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为激励老师们传承经典,弘扬传统的文化自觉性,学校特此设立“文化传承优秀教师基金”,以鼓励老师践行传统文化。以激励性评价带动全体同学的参与。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在评价中,既有量的评比,又有质的评比,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走向深入,提升了师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素养。
三是加强家校建设,丰富教育形式。深入挖掘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开展系列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弘中华传统文,颂国学经典名言”活动,通过班级颂读、国旗下颂读、品读活动,主题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为广大学生建立校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社区为单位吸引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相关活动,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闫燕 唐惠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