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县域教育事业发展,诸城立足实际,始终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坚持培训、激励、管理等各种有效措施并举,激活教师干事创业“一池春水”,不断提升教育“软实力”。
一是优秀人才引进“大步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经诸城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自2015年至2020年,每年招聘5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优先按当年教师“退补相当”原则补充编制内教师,其余缺额部分招聘聘用制教师。4年来,共招聘新教师2332人,其中70%以上新聘教师被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效缓解县域优秀人才和紧缺教育人才的紧张现状,打响“学在诸城”品牌,提高县域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也为培养未来教师行业的领军人物打好基础。围绕引进人才实际需要,对引进硕士研究生、博士、全国“211”优秀毕业生及其他优秀生源实行生源放宽生源地限制、户籍要求,并优先提供学习交流、培训提升的机会,营造舒心生活、安心工作的良好环境,力求最大化实现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正步走”,规范教师依法执教。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管理的中心工作,建章立制,直面问题,加强学习,夯实责任,接受家长和社会广泛监督,大力改进教风行风。组织全市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诸城市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高依法执教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度和领导机构,明确各学校校长(园长)为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教师在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问题要尽早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对师德违规教师及时展开调查核实并视情节轻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理。按照惩劣奖优原则,持续深入开展师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诸城最美教师”“诸城师德标兵”评选,持续推送“教育筑梦人”等专栏,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让先进典型引领师德风尚。
三是专家名师培养“快步走”,筑牢专业发展基石。以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目标,多措并举,加强名师培养,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名师选拔、培养、跟踪、评价机制,着力构建“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名师后备人选-特级教师”梯队式名优教师队伍,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升级版人才队伍。完善“后备干部-骨干校长-市级名优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校长梯次,让更多校长成就最好的自己。依托名校名师资源,建立名师工作室,实施名师挂牌带徒培养工程,每学年定期开展集中教研、教育论坛,推动教学研究,倾力打造优秀教师“孵化器”,有效发挥团队提升作用,成为带动诸城教师队伍发展的“主引擎”。
四是资源融通共享“齐步走”,突破教育发展瓶颈。以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探索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新路径,制定《诸城市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城区优秀校长和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突破了教师交流难的瓶颈。以城区优质学校为核心,建立互助共同体,努力让农村孩子与城区学生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为诸城学子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一体化机制,实施统一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指导,建立共同体内部教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队伍培养制度、教学质量监测制度等“统一制度”,促进共同体内教师的互助沟通、共谋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各镇街(园区)推行实施学片式管理模式,参照城乡互助共同体模式,推进强校带弱校“1+x”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镇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乡流动,缩小城乡教育鸿沟。(潍坊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