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海洋教育知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海洋教育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编制学科渗透海洋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海洋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在地理课、历史课、科学课、品德类等学科中渗透海洋地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军事、海上交通、海洋资源、海洋环保、海洋文明等方面的教育,使海洋科普教育的内容更加科学、全面。
上好海洋教育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好《蓝色的家园》地方教材,上好海洋教育地方课程。充分发掘当地海洋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实施海洋教育校本课程,推动海洋教育的深入实施,使海洋教育课程成为中小学系统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门类,让学生从小树立“重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意识。
开展海洋教育科普活动。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海洋科普知识,加强海洋科普文化画廊、长廊展板等建设,开设海洋科普教育讲座,举行海洋科普知识竞赛、海洋科普教育科幻画评选等海洋科普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学生认识海洋、了解海洋、重视海洋,提高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树立正确的现代海洋观念。
开展海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沿海海洋渔业资源优势,主动联系赶海园、科普馆、渔业休闲基地等社会实践基地以及水产所、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调查、采访、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了海洋科普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做好海洋教育从学校到家庭、社会的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与凝聚力,通过学校与家庭、社区联动,组织各种形式的海洋科普活动,让海洋教育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进入家庭、社区,拓展海洋教育的领域,实现向各个家庭与全社会各种人群的普及教育。(日照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