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传承好家风……1、2、 3、 4,左左、右右,后转、弯腰……”跟着优美的旋律,踏着轻快的节拍,沂南县岸堤镇文化骨干薛荣如正趁着农闲教村民们学习广场舞《沂蒙民风》。
“上个月,市文广新局专门对贫困村的文化骨干进行了广场舞培训,这不,一回来,俺就组织各村的广场舞爱好者学习,乡亲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别提多带劲了!”薛荣如告诉记者。
为提升贫困村群众广场舞表演水平,树立贫困人群自力更生、脱贫奔康的自信心,激发全社会参与扶贫的热情,今年,市文广新局专门邀请北京的专业音乐人才和我市著名广场舞培训老师朱旭,深入沂蒙农村体验生活、实地采风,集体创作编排了广场舞《沂蒙民风》。这支具有沂蒙特色的歌曲,节奏欢快又有内涵,朗朗上口,舞蹈动作优美而充满激情和活力。市文广新局分两期举办广场舞培训班,分片区对各县区贫困村广场舞“舞翎”进行培训。9月份,先后在市委党校蒙山分校举办了两期广场舞指导员培训,来自全市189个贫困村的近300余名贫困村文艺骨干,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集中学习了广场舞《沂蒙民风》。
主角是自己、舞台在田间、表演的是乡音,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百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激情。“农活不忙的时候,俺们中老年人都喜欢晚上出来跳跳广场舞,如今咱村里有了广场舞带头人,经常跟市里的专业老师学习新舞蹈,我们会跳的广场舞也越来越多,跳起来也越来越带劲了!”跳着新学的广场舞,蒙阴县岱崮镇61岁的李大妈喜上眉梢。
近年来,市文广新局在推进精准文化扶贫工作中,积极组织实施“种文化”下乡工程,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充实基层文化人才和力量。在全市设立基层文化培训站100处,开展庄户剧团、广场舞等文化带头人培训。目前,全市庄户剧团发展到279个,年均培训广场舞“舞翎”1.1万人次。2016年成立临沂市广场舞协会,围绕“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主题,引导广场舞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广场舞队伍达到7300余支,成为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主力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精准扶贫,文化惠民。市文广新局大力实施“送文化”下乡,扎实推进文化惠民服务,组织实施了百部小戏创作工程,围绕扶贫、移风易俗、孝文化等题材,创作了《小村大事》《春满山乡》《春暖花开》《新墙头记》《精准扶贫带来项目多》等作品,用文艺的形式反映我市扶贫和弘扬传统文化成果及典型。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到贫困村演出360余场,送电影1320余场。组织印制了立德励志漫画集、移风易俗漫画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0句等宣传册,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将扶贫相关政策直观地呈献给贫困群众。组织开展的广场文化艺术节、民间秧歌会、文化遗产月活动、“感悟传统节日,传承文化薪火”主题系列文化活动等都有贫困村、贫困村群众参与。
“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次的自信,文化自觉是最长久的自觉,实现真正脱贫,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市文广新局调研员王兰峰介绍,近年来,市文广新局共组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文化产业创意创新、国家艺术基金、小戏创作研讨、非遗传承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舞等专题培训班86期,全面提升了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丰富了基层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报记者 王惠 李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