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数人来说,看到“仵”这个字,就会想到古装剧中的“仵作”,而不会把它联想到一个姓氏。
然而,“仵”的确也是一个姓氏。在《资治通鉴》的唐史部分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薛仁果屡攻常达,不能克,乃遣其将仵士政以数百人诈降。”胡三省在注释中说:“仵,姓也。姓苑:望出襄陽。《急就章》有仵终古。”关于这个姓氏的起源,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改自伍子胥的“伍”姓。
“仵”是一个很少见的姓氏,但少见不代表没有。在《沂水县志》当中,就曾提到过姓“仵”的人物。
根据清代道光版的《沂水县志》记载,这位仵姓人物叫做仵仁洁。他是一位武官,大约活跃在乾隆、嘉靖时期,先后担任过山东抚标千总以及四川重庆镇游击。
这位仵仁洁虽然出现在沂水县志中,但严格来说,他的籍贯并不是沂水,而属于寄籍落户。
关于这段历史,《沂水县志》记载道:“仵仁洁,原籍蓬莱人,父永曜,乾隆十二年任垛庄外委千总,因病告休,遂家于沂水卢阳社。”
也就是说,仵仁洁的父亲仵永曜来自胶东半岛的蓬莱县,他在乾隆十二年到垛庄(当时垛庄属于沂水县)任职千总,因病告休后就地落户,入籍沂水县卢阳社。仵仁洁算是第二代,他即便出生在沂水县,但按照惯例,填写祖籍的时候也要写上蓬莱。
清代的老沂水县共有五个乡,其中西南部的乐城乡共有二十七个社,卢阳社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史料的记载,卢阳后来似乎演变为了芦阳,如今跟随垛庄都划到了蒙阴县。
不过,在上世纪末编撰的《沂水县志》和《蒙阴县志》当中,都没有关于仵姓的记载。反而是在《沂南县志》当中,提到该县420个姓氏当中,包括了仵姓。但沂南仵姓具体分布在哪些村庄,暂不知晓。
老沂水县这支仵姓人从蓬莱县迁来,在蓬莱县那边有没有相对应的记载呢?笔者查阅《蓬莱县志》,虽然没有直接找到仵仁洁的名字,但却找到了一个与仵姓人有关的村落。
在原来蓬莱县大季家镇境内,有一个叫做仵家的村庄(如今已经是烟台开发区的一部分)。根据《蓬莱县志》记载,这个村有不少姓仵的人。迁到老沂水县的这支仵姓人是不是从仵家村迁徙的?因为没有见到族谱,暂时不知道答案。不过,蓬莱范围内的仵姓村庄主要就是这一个,以此推测,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