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康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40余万字。文言文《聊斋志异》是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聊斋志异》描写鬼狐恋情、讽刺贪官污吏,借小说抨击时弊。蒲松龄作为一介书生把中国古典主义唯美浪漫舒展到了苍穹碧落,魑魅魍魉乃至草木鱼虫至情至真,从现代意义上讲,蒲氏又是深具普世情怀的博爱者了。
蒲松龄到没到过聊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资料并没有记载,但是在《聊斋志异》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发生在聊城的人物和事件。传说蒲松龄曾在柳泉边茅亭下设茶,每逢路人经过,便邀其休息,请其谈狐说鬼,借以搜集素材,创作《聊斋志异》。关于聊城的记载大抵是蒲松龄通过亲友之间交谈、书信甚至民间采风得来的。
在这些描写聊城篇章中最有名的就是《胭脂》,东昌湖曾经因为此篇被很多人提议更名胭脂湖,即是源于此,现在运河博物馆南边的广场就有《胭脂》的连环壁画。故事是这样的:少女胭脂爱上了年轻秀才鄂秋隼,闺友王氏自荐为媒,此事被王氏相好宿介得知。宿介久慕胭脂美貌,于深夜冒充鄂秋隼潜入胭脂屋内,欲行非礼,遭胭脂力拒。宿介夺得胭脂绣鞋后来到王氏家中,无意中将绣鞋失落于王氏门外。无赖毛大拾得绣鞋,并偷听到宿介与王氏谈话。数日后毛大夜入胭脂家,误闯入其父房内,搏斗中将其父杀死。胭脂向官府告发鄂秋隼曾夜闯其室,鄂秋隼被屈打成招。后济南府复审,又将宿介拘审。宿介上书申冤,山东学使施闰章怜其才,终设巧计迫使真凶毛大供认。邑官遂为媒,令鄂秋隼迎娶胭脂为妻。在施闰章睿智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达到了惩奸除恶的完满结局。 施闰章与蒲松龄可谓渊源甚深。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号愚山,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进士,曾任山东学正。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蒲松龄19岁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而当时考官正是施闰章。
蒲松龄有没有来过聊城没记载,但是在光岳楼却有他的恩师施闰章的诗碑,就在二楼楼梯口东面内墙镶嵌着。诗曰: 危楼千载瞰沧溟,泰岱东来作翠屏。 拂槛寒星晴历历,侵衣银汉尽冷冷。 地连朔雪孤城白,天入齐烟一带青。 樽酒未酣人欲散,西内黄鹄度空冥。 在这首诗中施闰章盛赞光岳楼。把光岳楼与山东名胜泰山、济南景色齐烟九点相联系,可谓字字珠玑,其中的“泰岱东来作翠屏”被作为光岳楼二楼东门的匾额。
蒲松龄中了秀才后,便屡试不中,回想起施闰章对他的提携之恩,更加感激。于是,蒲松龄就借《胭脂》这个故事,大张其鼓地夸赞施闰章的“ 爱才护才”。在《胭脂》篇末,蒲松龄深情地说:“愚山先生吾师也。方见知时,余犹童子。窃见其奖进士子,拳拳如恐不尽;小有冤抑,必委曲呵护之,曾不肯作威学校,以媚权要。真宣圣之护法,不止一代宗匠,衡文无屈士已也。而爱才如命,尤非后世学使虚应故事者所及。”将施闰章作为孔子的护法来称赞,可见蒲松龄对恩师的推崇。
原来蒲松龄是以施闰章门生而自豪,而现代人看来施闰章却因为蒲松龄的作品而流传千古。这是施闰章当年无法想象的,千百年后,自己通过门生而名传,自己的爱才怜才而成就自我。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想找蒲松龄与聊城的直接联系很难,笔者还是想把茌平人王曰高和蒲松龄联系起来。王曰高与《聊斋志异》最早的读者王士祯、唐梦赉都是好朋友。同乡好友清初大臣、诗坛领袖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唐梦赉与蒲松龄是同乡,且有较密切的交往。他是《聊斋志异》最早的读者之一,曾为之作序,蒲松龄应约为他作过生志。聊城茌平人王曰高,是清初翰林,顺治戊戌年进士,《四库全书》收录其《槐轩集》。淄川唐梦赉、茌平王曰高都是清初围绕在王士祯左右的诗人,是清初山东文学史领军人物。作为山东老乡,他们兄弟同唱和,耳濡目染,诗歌近似,成为王士祯创立的“神韵派”诗歌的追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