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兴,不变则衰,当旅游面临更高的需求层级,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山海天民俗旅游又一次
站到了关键节点。注重民俗体验,展示渔家特色,山海天民俗旅游正在经历———本报记者刘玮玮曲亚平
“房间少这么多,能盈利吗?政府还得帮着谋划谋划,要不俺心里没底。”4月27日,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李家台村的安丰华说道。
李家台村安丰华等五户村民,自愿参加了区里提倡的民俗旅游户提升试点工作。今天,正是装修公司来交设计图的日子。打开图纸一看,原来至少十几间客房、能住四五十人的渔家乐旅馆,变成只有三间客房。
做民俗旅游,大家都是拼命增加房间,山海天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减少房间,这其中有何深意?
(一)
作为全国最大的民俗旅游基地,民俗旅游一直是山海天旅游产业的重头戏。今年,山海天更是将旅游业特别是民俗旅游提档升级作为三大重点突破之
一,全力推进。虽然赢得全国最大民俗旅游基地的荣誉,但是多年来山海天的民俗旅游重数量、轻质量,同质化严重,不少营销存在弱势的村民以接待外地旅行社为主,利润的咽喉被牢牢遏住,低价运行,恶性循环。
“注重游客体验,提升档次,刻不容缓!”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王克军深刻地认识到山海天的民俗旅游必须转型,今年初,该区定出“争取三年让民俗旅游脱胎换骨”的目标。而当与13个民俗旅游村、旅行社代表敞开心扉谈转型时,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洪彩态度同样坚定。
从民宿设计大赛,到阳光海岸统一管理;从民俗村试点拆迁提档到民俗旅游高标准星级管理;从重数量到重特色,减数量;今年以来,山海天的民俗旅游提档升级进入实质攻坚的关键时段,一系列动作频频。像李家台就是该区探索民俗村经营新模式的一个样板。安丰华等五户人家正是响应号召,先吃螃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