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开始,人类就开始通过迁徙,散布全世界而形成今日的人类版图。而在古代中国,秦始皇求仙丹而旅行,李白也游遍名山大川,并写出许多气势磅礴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诗篇。再看近代,飞机、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现代旅游方便快捷,也让观光旅游成为了一个不断成熟的新兴产业。而在当代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逐渐开始热衷于旅游。综上所述,不论中外、不论古今,旅行都在不断促进历史的变迁,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活需求,而旅游市场也因此形成并蓬勃发展。
就我们济宁来讲,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效益下滑,但是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增幅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增长强势,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旅游业异军突起,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游客消费总量分别增长14.02%和13.95%,旅游投资消费实现逆势上扬,旅游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4%,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全市消费总额增长的最大亮点。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济宁市共接待游客142.89万人次,同比增长16.58%;实现旅游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15.07%,和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有大幅度提升,全市旅游产业的活力进一步释放,加速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新型旅游亮点突出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第一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对古村落的保护。山东省也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乡村记忆工程”。济宁市上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留住记忆、展示孔孟思想下的民俗文化为建设理念,实施了对上九山古村的保护性建设开发。2016年春节假日期间,上九山古村开展了新春古庙会和民俗灯会活动,推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民俗展示和体验项目,迎来了客流高峰。大年初一至十五,整个景区游客人数达28万人次,总收入达到700万元,乡村旅游的火爆效应已经逐渐突显。
泗水桃花旅游节自2001年起已成功举办了15届,其影响力也是逐年扩大,到万紫千红养生度假、到安山寺祈福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另外,民俗庙会、水果采摘季、登山节、山地自行车比赛、摄影展等活动更是多点开花,新成立的宋家沟画家村、艺术家驻留基地自启动以来吸引了省内外1万余名艺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采风,初步打响了“美丽泗张,山水画廊”艺术写生基地的品牌。2015年,王家庄民俗村荣获“山东最美旅游风情小镇”称号,宋家沟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特色村”,王家口等4个村入选“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济宁市突出项目建设、研学旅行、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服务提升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各县市区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定位,兖州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提出要突破文化旅游产业;曲阜首推“文旅强市”战略,作为推动曲阜发展的五大战略之首; 泗水县突出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升级版……除了一些原有景区外,2015年,全市在建项目61个,完成投资85.3亿元,兖州兴隆文化园、邹城上九村古村落、邹城市梦幻海洋水世界、金乡羊山四季滑雪场等10余个旅游大项目竣工运营,《菩提东行》演艺项目正式开演;尼山圣境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曲阜文化国际慢城、微山湖游艇俱乐部、水浒文化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在项目招商方面,与港中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海航等达成合作意向,香港世贸集团投资100亿元的微山湖休闲旅游小镇项目正式签约。此外,济宁市着眼提质增效、转型升级,2015年新增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9个,微山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扎实推进,新增一批旅游强乡镇、特色村。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618.71万人次,同比增长9.04%,旅游消费总额528.29亿元,同比增长14.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济宁市新型旅游业态亮点突出,孔子“为人之道”、孟子“民贵之道”、水浒“大义之道”入选省十大国学之道研学旅行产品品牌; 成功打造了泗水赏花汇、邹东深呼吸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开展了美丽乡村游建设年活动,命名表彰了一批“百村千户”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示范镇,创建全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总数名列全省17市第二位,泗水王家庄村、邹城上九村、微山王苏白村等5个特色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此外济宁市还举办了“儒风乡韵”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推出一批文化济宁特色明显的旅游商品,微山叶之源荷韵装饰画系列产品荣获首届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创意类金奖。
旅游体系趋于健全
随着多年来的发展,济宁市旅游体系趋于健全、旅游产品日渐丰富、旅游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A级景区达到69处(其中5A级1处,4A级13处,3A级42处),星级饭店46家,旅行社136家;山东省旅游强乡镇50个,特色村112个,国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75个,精品采摘园69个,开心农场4个,微山、汶上、梁山、泗水4个“省级旅游强县”,太白湖、尼山、微山湖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尤其是鲁南客运专线和新的高速公路网逐步建成,市场半径将得到快速扩容,济宁市旅游客源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可以说,旅游业作为惠民产业、富民产业,受到了上上下下、各个方面的广泛认可,各类资本、各类企业都看到旅游发展的美好前景,纷纷转型投资旅游业,广大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并将继续保持下去。
在分析旅游业面临的形势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旅游业发展处于矛盾凸显期,最突出的矛盾有两个:一个是旅游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表现在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产品少;大众化、同质化旅游产品多,个性化、品牌化旅游产品少;满足吃住行的浅层开发多,针对游购娱的深度开发少,夜间消费项目更少。高端游客和高端消费外流现象十分明显。另一个是政府治理能力跟不上旅游市场发展步伐。表现在旅游促进政策较少、障碍较多;旅游监管能力不足,方式、方法单一;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问题突出;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整体效益不明显。
鉴于此,济宁市的旅游业发展应坚持“一盘棋”,推动旅游产业对外开放、对内放开,打破地区、行业、体制限制,推进城市与旅游、生态与旅游、一二三产与旅游“一体化”建设,实现要素全域配置、线路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形象全域提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推进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强化企业在项目投资、景区打造、产业配套、产品创新、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旅游产业;发挥独特的儒家文化资源优势,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展示文化,互促并进、共同发展;坚持把大项目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品牌为导向,以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旅游产品品牌。此外,应加强对游客反映问题多、投诉率大的旅游线路、景区进行暗访检查,重点督办问题突出的企业,并以“景区提A、饭店提星、旅行社提质”三大提升工程为重点,严格执行服务等级“退出制度”,对A级景区、旅游强乡镇、省级旅游示范村、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员、领队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还应以游客建议作为市场整治的重点,及时处理旅游市场出现的热点问题,推动建立投诉综合受理渠道,维护游客权益。
全力攻坚文化旅游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市旅游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攻坚文化旅游的要求,以全域旅游为主线,突出旅游扶贫、研学旅游、项目建设三个重点,推进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厕所革命、乡村旅游、智慧旅游、文明旅游六项工作,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域旅游就是要将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这就将加强旅游与工商、质监、物价、公安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构建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环境;加强与文化部门协调,打造文化旅游融合体、综合体;加强与农业部门协调,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休闲农业;加强与教育部门协调,打造研学基地、红色旅游基地、政德教育基地;加强与交通部门协调,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提升景区可进入程度;加强与发改部门协调,稳定景区门票价格,降低游客出游成本。同时,以二日游三日游为抓手,整合优势旅游产品,加快儒家文化旅游带、运河水上旅游线路“一带一路”建设,联合推出儒释水浒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旅游品牌拳头产品,形成全域联合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并注重同省会城市圈、淮海经济区、“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的合作。此外,应以“旅游+互联网”思维推进智慧旅游,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济宁市现代旅游产业集群。持续推进中兴智慧旅游项目,发挥各模块作用;鼓励旅游企业参与入驻电子商务网、诚信商家联盟,创新线上线下定制旅游增值服务,实现一站式预定门票、线路、酒店和机票等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建设,试点景区实现WIFI无缝隙全覆盖……
相信不久的将来,“文化济宁”的旅游品牌会越来越响亮,上规模、上档次的各类景点会遍地开花,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将会纷至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