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家门口看到这么精彩的戏了,真过瘾!”日前,郯城县归昌乡张楼村76岁的村民李再民拉着白河柳琴剧团演员张学伦的手激动地说。这是该乡群众文化建设常抓不懈,文化生活绚丽多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郯城县归昌乡党委政府借助凤鸣之地,郯子故里“千年古乡”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充分挖潜和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在春节、国庆、元旦等节假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现该乡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逐年加大,群众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自己兴办文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实现了群众文化与乡域经济社会的互融互动。
文化活动与群众“零距离”
为发挥群众文化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功能,归昌乡文化站组织各村的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各种题材的节目,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汇演、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通过开展这些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零距离”观看文艺演出,饱尝“文化大餐”。
今年春节期间,为了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乡文化站组织了本乡书画爱好者梁江、徐止可等10余人,到集市、社区、村等地,开展义务写春联活动,共为群众书写春联2000余副,增加了节日气氛。
为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该乡组织本乡白河柳琴剧团开展送戏到社区、村演出活动,并演出了柳琴戏《秦香莲》、《喝面叶》、《墙头记》、《压裙记》和自编自演小品《苦柳》、《王主任过生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仅如此,该乡文化站还与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共同组织了8场文艺演出活动,共有3000余人次观看演出。
在三八节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大会上,该乡宣传办、文化站与乡妇联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庆祝活动,来自全乡妇女姐妹们表演的舞蹈、戏曲、小品等节目把观众们笑的合不拢嘴。
在今年首届江镇丝绸时装节开幕式上,归昌乡组织民间艺人表演的《乡村T台秀》、《相亲》等节目受到观众们的交口称赞。近期,归昌乡宣传办、农业办、文化站等部门正在筹备组织“归昌乡第二届姜湖贡米廪食文化节”活动。
农民“舞动”新生活
“现在晚上跳广场舞的经常有,看着别人跳舞跳得那么热闹,有时候自己也心痒痒的,想参与一下。”归昌乡归四村村民宋保富一边看演出一边笑着对笔者说道。
现每天在归昌乡凤凰广场和村庄健身广场上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妇女们随着音乐轻快的节拍,跳起了自编的广场健身舞,为乡村的文化广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了鼓励和方便村民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该乡积极搭建平台,先后举办了两届“姜湖贡米杯”广场舞大赛,参赛的群众有200 余人,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该乡十分注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添置和修缮各村文化广场的活动设备和休闲娱乐设施,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近两年来,该乡通过对上争取和积极自筹资金300余万元,新建和改建农村文化广场40个。
农家书香润心田
为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村民的读书文化需求,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归昌乡29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农家书屋”,各村书屋内的桌、椅、照明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分别拥有藏书2000本(册)以上,方便群众借阅,农家书屋还专门配备了1名图书管理员,图书也按照“政经类”、“文学类”、“科技类”、“生活类”、“少儿类”、“其他”等六大类及影像、报刊等统一编目,并分类陈列上架。现在农闲时节经常有村民到村书屋里看看书、翻翻报,查查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资料。通过“农家书屋”的开放,不仅使村民的思想眼界更加开阔,有的村民还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手中的财富,成为当地致富的能手。
“为了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积极建设和完善村内文化广场,充分发挥村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群众活动主阵地作用,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改建自然村文化广场40处,配齐健身器材。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首届姜湖贡米廪食文化节、群众健身广场舞大赛、临沂江镇服装 节等多项文化活动,全乡文化广场生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喜爱。”归昌乡党委书记孟欣介绍说。(李静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