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多了……今年以来,昌乐县乔官镇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万古火山小镇从乡村风貌到精神气质,从村民生活点滴到行为习惯,正向一座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新城镇悄然转型。
寓教于乐,开展文化活动
朱秀云是昌乐县乔官镇下庄社区文艺队的骨干。今年以来,她所在的腰鼓队每天忙着排练、表演,文艺表演一场接着一场。自从下庄村组建了文艺队以来,朱秀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参加文艺队跳跳舞,心情也好了,再也不像以前一样,闲着没事打麻将摔扑克了。”
乔官镇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以来,全镇文艺队伍由原先18支扩展到了32支,成员达200多人,将逐步建立“一村一队”的文艺演出队伍。投资10余万元完备文艺演出器材,依托“移风易俗、健康生活”文艺巡演活动,组织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等文化下乡活动,倡导移风易俗。群众自编自创积极向上、推崇移风易俗新曲目高达40多部,年均可开展活动100多次,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创新载体,大力培树典型
于家山前村“四德”榜上,温桂仙的名字让人感到温暖又令人敬佩,她带着婆婆和夫家侄女改嫁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继获评“中国好人”“中国好人365”后,她又一次当选“第六届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大街小巷里,两旁林木葳蕤,花卉飘香,生动形象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画为乡村增色。农村书屋里,不时有村民前来查阅书籍……这种榜样激励、举止文明、热爱学习的场景,眼下,已是乔官镇许多村庄的普遍现象。
今年以来,乔官镇着力培育“一村一品”,新建一批村级公园、文化广场、农村新型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成为传播文明、引领新风的活动阵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德为纲,纲举目张,在全镇158个自然村内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家庭、好村民等评选活动,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建章立制,上下齐抓共管
为整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理念家喻户晓,乔官镇通过发放《关于破除农村陈规陋习的倡议书》、各村主大街及进村道路等地点张贴破除陈规陋习宣传标语,并在醒目位置粉刷文化墙,时时处处传播文明理念,播撒文明种子。
“不管是婚丧红白宴、孩子升学宴、老人过寿宴,请客办酒必须向红白理事会报备,并不得超出统一标准。”孟家淳于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孟宪胜说,“我们会派专人到设宴现场监督,对想大操大办的村民及时沟通,提倡从简办理,拒绝铺张浪费。”
现如今,昌乐县乔官镇158个自然村,村村设立红白理事会,成员达600余人,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对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破除封建迷信、拒绝黄赌毒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约束。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签订破除陈规陋习承诺书,把移风易俗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和考评的重要依据,推动移风易俗活动向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