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美观的市容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谦恭礼让的文明市民——行走在寿光,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身边悄悄发生的巨大变化,寿光市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随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我市公共环境不断改善,百姓乐享幸福生活。
居住 环境舒适优美,百姓生活幸福
走进三里小区,醒目的“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尽显文明;统一规划的停车位里,一辆辆家庭轿车整齐停放……三里小区建设时间早,是我市最早的社会化小区之一,很长一段时间,小区内环境脏乱、水电暖等设备老旧,居民期盼改善居住环境。为切实改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近年来,我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居民的生活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楼体粉刷一新,绿化带重新规划栽植,小区道路整洁了,停车有序了,邻里关系也和谐了,住在这里很安逸。”提起现在的生活,61岁的张桂芝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经过整治,小区面貌大为改善。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南关小区等多个老旧小区,小区改造工程不但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而且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满意度。沈大妈在南关小区居住多年,“住了这么多年,一直期盼的事情现在搞好了,我们都很满意。”她说,晚上经常带小孙子出来逛逛小区,感觉生活挺惬意。
记者注意到,小区环境变好了,居民素质也明显提升,有居民表示,现在大家都很珍惜小区的居住环境,不像过去那样随意丢弃垃圾,因乱停车等引发的邻里矛盾也越来越少。
出行 谦虚礼让,让出文明与安全
公交车上,人们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斑马线前,机动车主动给行人让道……人让人,车让人,一个“让”字,展现了寿光人的文明素养。
“现在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每次坐公交车外出,不论车上人多人少,总能坐着来回。”71岁的刘阿姨住在教授新村小区,每周两次坐公交车去超市采购,人少时有座位,人多时总会有人给让座。还有一次,自己坐车忘记准备零钱,一位好心的女士帮忙支付了车费,刘阿姨要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便于回家后归还,可对方直说“小事,不用还”。
圣城街与渤海路交叉路口,东西方向的绿灯亮起,可一对老夫妇还站在斑马线中间,旁边的汽车没有着急前行,也没有鸣笛催促,而是示意老人先过。这样的画面,在圣城街头不时上演。
“您好,过马路请走斑马线。”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在市区主要路口和人流聚集地,不时有志愿者在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服务。通过志愿者的示范、引导和言传身教,广大市民自觉摒弃交通陋习,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习惯。“当了一回文明劝导员,自己的交通意识也增强了,希望每个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
志愿者程润艳告诉记者,文明劝导体验让她增强了安全意识,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类似的活动应该多举办,让市民认识到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共同行动起来助力寿光交通畅通无阻。”私家车司机李子封说。
休闲 基础设施完善,休闲娱乐更健康
每天早上6点,家住现代小区的李光军和老伴儿准时出门去散步,两人今年都是76岁,每天散步的习惯坚持了十多年。他们先步行去东侧的弥河公园散步,这里有大片的绿地,还有一片保持着原生态的槐树林,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一个半小时后,两人回家吃早饭。收拾好家务后李光军骑电动三轮车载着老伴儿,要么去生态农业观光园转转,要么向南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每周二、周四,老两口还去仓圣公园玩玩,在那里跟老伙计们下下棋、唱唱戏,日子过得舒适又惬意。
“以前,寿光的公园很少,出门玩都不知道要去哪儿,现在城里到处都是公园、广场,居住在这里,犹如住在一个大花园中。”说起现在的生活环境,李光军直说“很好”,很幸福。
现在,市民出家门不远,就可以进入公园,在绿树鲜花中徜徉,与邻里闲话家常,还可以锻炼身体,放松身心。
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小型公共运动场与健身场所越来越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健身需求。(袁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