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晚,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的银杏会展中心文化广场上灯火辉煌,舞台上的情景小品、热歌劲舞、诙谐说唱让当地1500多名群众完全忘却了室外的高温,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叫好声……这是郯城县理论政策说唱团第7次走进基层的演出场景。
“发材料、宣传车、专家讲座……宣传方式很多,可这些繁琐的理论政策群众听不懂、不想听,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前两年郯城县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听到的声音。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理论政策宣讲工作的形式创新,更直观有效地把党的理论政策送到基层、送到群众家门口?郯城县对症下药:群众喜欢啥样的,就送去啥样的——— 2016年郯城县理论政策说唱团应时而生,一场关于理论政策宣讲的“城会玩”模式在“民爱看”的良性循环中红火地开展了。
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是增强理论宣讲的亲和力、吸引力的关键。今年4月,该县着手节目创作准备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一批对宣传事业有热情、文艺表演有特长的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和专业文艺工作者等,组成郯城县理论政策说唱团。说唱团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以身边人、身边事和身边变化为切入点,唱理论政策,演生活小事,将文艺演出与政策宣讲相结合,使枯燥的理论宣讲接上了地气。反映郯城发生巨大变化的表演唱《逛郯城》,幽默诙谐的三句半《社保政策惠万家》,动感十足的广场舞《舞动中国》,表演唱《村村建起大舞台》……节目单显示,10多个演出节目都是以理论政策为主要内容,群众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中央和省市县重要惠民政策、全县民生工作成果等。
为让宣讲内容更加切合基层实际,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用得上,宣讲团的组织者可没少下功夫。参加巡回演出的节目由部分县直单位和各乡镇选送,节目内容要结合民生政策,结合身边的典型事例,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基层。由该县环保局选送的情景剧《养鸭的事》讲述了一农户在白马河滩上搞肉鸭养殖,因污染环境被取缔、闹纠纷,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转向蘑菇种植走向致富路的故事,故事来自他们处置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剧包含着法律、政策、帮扶和邻里情谊多个层面的内容,观众看后受益匪浅,自有心得。
“党的惠民政策好,居民60享养老,每月发放100块——— 年年还涨!最低缴费300元,最高缴费5000元,政府相应给补贴——— 交多拿多!……特殊病种慢性病,报销政策有规定,办卡之前先鉴定———公开透明!”由郯城县人社局带来的《社保政策惠万家》把党的惠民政策用浅显易懂又接地气的“三句半”形式表现出来。新一村村民丁明强对此有话说:“以前只是知道上级出来了好政策,但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具体有什么详细的规定要求,往往不是很清楚,这次通过演员们的表演,感觉又好看又明白。”
不仅老百姓欢迎,业务部门也赞同这种宣讲方式。
“养老、医疗保险,创业就业、劳动仲裁等政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快捷地了解这些政策,我们专门编排了这个节目,一个节目就涵盖了好几个业务范畴。”郯城县社保局副局长刘怀东说。
“宣讲接地气,活动才会有人气。我们的初衷就是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增强宣讲效果。”郯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代长红说,“今后,我们将不断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节目,把党和政府的理论政策送到基层、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