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部署“十三五”时期农业重点工作,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昨日下午召开的青岛市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部门将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粮食、园艺农业、节水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农业,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率先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大力推进优势农业功能区建设,规划建设100万亩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绿色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100万亩高端特色果茶生产功能区、1000个现代农业园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全市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建成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市。
围绕打造东部沿海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加工农业、创汇农业、园区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财政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水平。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提升农产品监管、检测、追溯和执法能力,到2020年蔬菜和果茶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到80%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0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到2020年,确保农产品出口额稳定在50亿美元以上。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创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培育农村电商示范镇,建设村级益农服务站,到2020年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引领10万农业“创客”,带动百万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
开展“十百千”五美乡村创建活动,每年打造10个示范镇、100个示范社区、1000个示范村,到2020年,形成一批村容整洁环境美、特色高效产业美、山清水秀生态美、文化传承风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生态文明乡村。提前完成精准脱贫任务,确保年内实现建档立卡的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经济薄弱镇村和贫困村全部摘帽。(青岛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