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市县 > 正文

 

蒙阴:借力“一红一绿一特”提升乡村旅游内涵

2015-09-30 09:47:57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缪俊逸 字号: T   T
 

   提起山东蒙阴,首先印入脑海的是丰富的红色基因。近年来,蒙阴大力发展“一红一绿一特”的乡村旅游模式,为革命老区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内涵。

  蒙阴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沂蒙精神的典型代表和沂蒙风光的荟萃之地。在蒙阴县委书记王皓玉眼里,蒙阴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红”“绿”“特”三个武器。
  “‘一红’是指革命热土、红色文化,曾在这里发生的两次南北岱崮抗日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等闻名中外的战斗,为蒙阴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也留下了值得传承的民族信仰”,王浩玉认为,沂蒙精神是蒙阴立业的根本,也是蒙阴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从历史上看,革命的火种最先起源于农村,“红色基因”理应成为蒙阴发展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蒙阴始终高举“红色”旗帜,据了解,红色孟良崮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龙头品牌,累计承接各类党性教育培训班2650多个、25万人次,学员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孟良崮景区年平均接待游客达200万,在全国红色旅游版图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红花还需绿叶衬,蒙阴不仅有“红红火火”的革命景点,其自然景色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这正是得益于蒙阴打出的一套“绿色”组合拳。王皓玉介绍说,全县森林面积1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6%,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的蒙山,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大气平均值的4400倍;独有的岱崮地貌地质奇异、造型独特……这些特色,都成了乡村旅游的完美载体。他说,近些年来,游客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蒙阴,拥抱自然。
  “一特”是指生态产业、特色经济。王皓玉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亟需打造品牌产品,形成个性鲜明、优势独具的乡村旅游产品。在蒙阴,山区特色农业成了提升乡村旅游内涵的“抓手”。据悉,蒙阴加快农业“全链条”提升,全县果园面积100万亩,其中蜜桃面积65万亩,年产量22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区第一位,被誉为“中国桃乡”,形成了“春天满山花、夏天满山绿、秋天满山果”的县域独特景观。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王皓玉看来,沂蒙乡村旅游的提升,依托自身的自然禀赋固然重要,差异化的发展观念也不可或缺。他说,蒙阴乡村旅游的差异化模式,“差”就差在自身资源的科学利用,“异”就异在借力新的旅游业态。不走“千城一面”的老路子,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让蒙阴乡村旅游走上了循环发展的康庄大道。
  据了解,蒙阴县2014年共接待游客830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45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占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次的比重达到56%。
 
 
上一篇:莒南迈向“全域旅游”新常态
下一篇:滕州:创新投融资保障经营体系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凯翼炫界Pro 7.49-9.29万全国预售开启
凯翼炫界Pro 7.49-9.2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代捷途X90为您解锁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曲阜市息陬镇天气晴好麦收忙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齐鲁在线 qlzx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