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5亩土豆托管给供销社后,耕地、播种、管理、收获等环节都不用自己干了。”9月10日,高密市胶河生态发展区张家村村民张鹏说,当地供销社推行的土地托管服务,不但让自己能够安心在外打工,地里的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3000多元。目前在高密,日益走俏的土地托管释放出多重惠农“红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土地托管实现服务规模化。该市通过创新实践,在原29个建制乡镇驻地分别建设一处为农服务中心,每处占地15亩,辐射半径3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打造出了“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为农服务中心主要设置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烘干贮藏等六项基本服务。在此基础上,组建孚高农业服务公司,并在全市设立7处分公司,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投资购置和整合了土地托管所需机械,对区域内的农田实行机械化、系列化服务,形成了网格化的托管服务体系。目前,该市已建成为农服务中心7处,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8.2万亩,每亩两季粮食至少可为农民节支增产600元以上,土豆等经济作物每亩可增效千元以上。
环节联接延伸农业产业链。借助土地托管形成的优势,该市着力延长产销服务链条,逐步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扩大农业的增值空间。充分发挥供销社在食用菌行业管理上的优势,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利用废弃菌棒发展沼气产业,将生产的沼气、沼液、沼渣再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探索了生态和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对托管的土豆等经济作物,实行就地加工冷藏,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对托管的粮食作物,供销社与当地的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资组建山东望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推进优质小麦的订单生产和深加工,打造出了从粮食生产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进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产品加工增值部分更多地留在农村、富裕农民。
“社村企共建”促进“产城人融合”。该市探索推进企业与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社、村“两委”的深度联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产业优势,积极融入到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建设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经营阵地,提供农资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产品销售、社区服务等经营项目,使现代农业产业、小城镇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社村企共建、产城人融合”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已有3家企业、7处基层社参与了社村共建,共建村达到46个,共建社区(产业园)党委1个,共建合作社38个,共建村年均收入达到3至1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