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乡建设格局,形成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四个层级”有序对接,产业、生态和社会功能有机联系的城乡空间体系。记者今天 获悉,根据《淄博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到2017年,临淄、淄川、博山和周村四个次中心城区建成人口20—50万的中等城市。
记者了解到,按照“一城四区”的功能分区要求,突出中心城区的核心服务区地位,加快宜业宜居城市建设。老城商业服务区,以综合整治为主线,加快推进东部 化工区搬迁,改善城区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新城金融文体商务服务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商务中心等“三大中心”建 设。北部科技服务区,着力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建成对全市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和高端产业服务 区。南部商贸物流服务区,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抓好大型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形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贸物流服务区。同时,构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 融合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到2017年,建成生态环境优良、整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区。
坚持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 施、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建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生态一体的次中心城区。淄川、周村、桓台等3个区县驻地, 要加强与中心城区的有机衔接、形成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紧密连接的次中心城区;博山、临淄、高青、沂源等四个区县驻地,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体 现自然、文化特色,科学规划好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生活居住、文化商贸等功能分区,建设相对独立、独具特色的次中心城区。到2017年,临淄、淄 川、博山和周村四个次中心城区建成人口20—50万的中等城市,桓台、高青、沂源三个县城建成人口20万左右的小城市。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临淄区、淄川区、周村区、博山区非农业户籍人口数分别为:临淄区31.3万人、淄川区(不含商家镇)25.8万人、周村(不含萌水镇)18.6万人、博山区23.1万人。
记者 常萍 通讯员 宋作超 赵寅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