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河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开工建设了临沂市区东“三环”、机场扩建、两座沂河大桥等50多个工程,开工建设的基础设施总投资达81.3亿元。城区三环跨过沂河,将河东纳入中心城区路网,构建起崭新的“交通圈”。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的起跑线。
三环绕城
东城区扩大100平方公里
2014年,按照我市新规划,原东外环河东温泉路变成了临沂中心城区内环东线,长春路、联邦路被纳入临沂中环,程梅路和京沪/长深高速连接线被纳入临沂新外环。河东全区8个镇街有7个被纳入了临沂城区范围,融入了市区发展大格局。去年9月底,全长39.1公里的临沂市区新东外环建成通车。新东外环向东延扩8.1公里,使临沂城区面积扩大了近100平方公里。
抓住全市骨干路网建设的机遇,河东区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在加快东“三环”建设的同时,实施了临沂机场扩建和凤凰大街、顺政路、皇山路、汤河滨河路、郑太路延伸等工程,并顺势打通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五区托一城”建设的大框架进一步拉开。河东区区长赵晓晖说:“伴随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工,河东区将集海陆空优势于一体,形成公路运输、疏港运输、铁路专列、航空货运‘四位一体’的物流新格局。”
“黄金走廊”
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
汤河镇的临沂国际花木城自2013年6月建成以来,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畅,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新的东外环建成通车后,紧临东外环的花木城迅速成为“焦点”,近千家商户争相入驻,观光购花的市民络绎不绝。
新东外环路成为促进河东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东西向一条条断头路的打通重塑了河东区域发展新格局,新一轮城市发展框架更加清晰。借助四通八达的路网,河东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催生了一批新项目落地和新经济增长点形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该区启动建设了5个特色园区,实施了115个产业项目,吸纳2万多名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转变生活方式,该区结合园区建设和基础设施一体化配套,启动建设了36个新型社区,3.2万户居民搬进了新居。目前,全区9个镇街园区驻地全部通上天然气并纳入城市供水管网,城乡环卫保洁率、垃圾收集处理率均达到100%。
谋篇布局
打造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
承接城区快速路网的辐射带动,河东区立足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基础优势,遵循全域统筹、产城一体理念,全力突破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
在内环,重点发展城市经济,突出发展商贸金融、城市综合体、房地产等产业。中心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开发建设12平方公里城市文化商务区,投资100亿元的荣盛富翔、50亿元的天元锦都城、21亿元的碧桂园等32个项目正加快推进。
在中环,重点发展临空经济、温泉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步推进,引进临空产业、航空物流、总部经济、商业综合体等项目28个,总投资500亿元。省级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7亿元,已建成或在建鲁商知春湖、观唐温泉等项目6个,签约迪可可儿童文化产业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300多亿元。2014年底,临空经济区和汤泉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临沂现代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外环,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产业。新规划的都市农业体验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建设了奥德都市农业博览园、凤凰欢乐世界、龙园生态文化旅游园、正直农业观光园等一批高端观光休闲示范园。去年12月,河东农高区在全国42个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单位中,以优异成绩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现场考核和视频答辩,正式获批后将成为我市第三个国家级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