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十几天,昌乐原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茄子就要上市了,而在上市之前,这些茄子必须要经过抽检样品的农药残留成分检测。红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吴建英说:“就是根据每个月的检测计划,在蔬菜上市前10天左右,到老百姓的地头上,还有大棚里面去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不合格的,就禁止销售。”
在昌乐县红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里,工作人员经过几道步骤的初检,不一会就对茄子样品的农药残留成分一目了然。为切实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红河镇通过建立瓜菜种植台账,对农户从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进行科学管控和指导,确保瓜菜从种植到收获都处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与此同时,该镇还加快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出售蔬菜包装上贴上二维码,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就会显示出蔬菜的生产日期、种植人等整套“电子档案”。红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桂宝说:“这个蔬菜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就可以看到蔬菜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它的种植时间;期间的农事操作,比如浇水、施肥、施肥的次数用量,肥量的名称都可以明确的看到,而且采收之前的检测记录,都明确详细地记录着,这样就让消费者吃得更加放心、买得更加放心。”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农产品源头监管是最初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昌乐县强化县、镇、村三级联动,把好“源头关”,打造农产品当前,昌乐县为各镇(街、区)配备了检验检测设备,引导帮助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检测室,初步建立起昌乐西瓜等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初步构成了以县级为龙头、镇级为骨架、村级为延伸,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