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屯镇属农业大镇,辖22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4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045亩。今年以来,在县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历史机遇,聚焦创新,有序推进,通过清产核资,让闲置资源得以盘活。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群众看见改革的好处,共享改革的实惠。
一是加强社会宣传,健全各项制度。
自3月份开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镇领导及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种文件、政策,通过学习,逐渐认识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富民强村的必要之法、必经之路。在工作中,加强政策宣传,做到改革氛围要“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听得明白的语言,广泛宣传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精神和工作部署,充分让农民知晓“为什么改、改什么、改了有什么好处”,防止政策走样变形,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建立了“请示批复制度”,对改革的组织成立、方案实施、人员界定、清产核资等关键环节,每一步都要向街道请示,确保改革质量。对清产核资结果、人员界定结果实行“三榜公示制度”,一直到群众满意为止。针对部分村民在外打工不能及时回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授权制度”。按照相关要求,授权村民代表全权处理改革的相关事宜,并且每一个人在授权书上签字捺指印,确保改革的每一个环节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村民会议制度”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保障村民权益的集中体现。开好村民会议,且需2/3表决通过,才能付诸实施。充分保障村民参与权、表达权、建议权和否决权。形成了新的治理格局,提高了治理能力。
二是落实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
清产核资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严格按照“清查、核实、公示,报告、审核、备案”六个步骤,实行统一基准日、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操作程序,按照先帐内、后帐外,先资产、后资源的原则,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盘点、核实、登记。坚持全程群众参与。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尽可能扩大范围,充分吸纳老干部、老党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群众代表等参与;对清产核资每个具体环节全部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工作中严格推行“留痕”工作法,会议有记录、有签到、有决议、有照片,制定的方案有请示、有批复、有公示。按时上报上传文件影像,做到各项工作有影像、有记录、有结果。在第一阶段召开“三个会议”、“成立三个小组”、“制定三个方案”,从产权改革第一天,着手准备的第一步就扎扎实实,高点站位,严格要求,确保改革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目前,清查集体土地62000亩,田荒地465亩,宅基地13615亩,水面3500亩。
三是界定身份信息,确定成员资格。
郭屯镇是农业大镇,村民身份的界定在农村是天大的事儿,看似简单,实则政策性很强,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成员资格认定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根据县制定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成员身份界定的有关原则,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一事一议、依法依规”的原则,对村民们的身份进行科学界定,既要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并特别提出要注意维护妇女儿童、在校大学生等人群的权益,坚持财政供养人员、出嫁女且户口迁出的、挂靠户口一律不纳入。对于以下几个特别的人群,如出嫁姑娘户口未迁出;在村里居住从事农业生产,虽因各种原因户口未迁出的,如果自愿,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依然可以界定为集体成员。目前,共确认全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273户,38279人。
下一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郭屯镇将积极探索股份量化、股权设置、成立经济合作社、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等制度,聘请高层次管理人才到郭屯工作创业,提速镇域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完善治理结构,形成新的集体经济管理新格局,助力郭屯腾飞,最终建成大而强、富尔美的新郭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