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品牌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东平县立足资源优势,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以各类展会、洽谈会和网络媒体为平台,以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为重点,发挥区域、产业、传统、特色等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绿色东平”品牌,对于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强化全社会品牌意识。按照《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泰安市农产品品牌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树立“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的意识,形成全社会认识品牌、重视品牌、树立品牌、保护品牌的工作合力。通过制定产业、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优化农产品品牌培育环境,努力解决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问题。加大对品牌宣传和策划的支持,为品牌创建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服务支持。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强化生产源头管理,积极探索农产品准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经营主体质量安全职责,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测监和执法检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提供保障。强化农产品品牌打假力度,加强部门间协调与合作,开展多形式、跨区域的联合打假活动,为农产品品牌顺利创建保驾护航。
(三)强化基地规模建设。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和特色品牌优势,做到基地建设与农业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结合,激活“龙头”,带动农民,走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形成“分区划片、片中有区、区中有点”的品牌农业产业格局,培育壮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增强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构建新型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实行科技人员联企业、联基地责任制考核,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档次和水平。完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四)强化市场营销。一是开展文化营销,提升品牌价值。根据农业产业文化资源特点与消费者需求趋势,在农产品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中,融入区域优势、文化特点和健康养生等元素,体现品牌产品的个性化,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二是搞好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形象。东平特产商会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好品牌宣传策划,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类农产品展会,通过参加展会、举办展会、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宣传推介了东平优势特色农产品,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创新营销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助电商平台开设专区、专柜,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线下体验馆,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对接,不断健全完善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五)强化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投入,建立了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对品牌建设成绩突出的专业协会、商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先创建后补助”的方式进行奖补,充分调动了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知名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品牌农产品生产、出口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创建主体支持力度,解决其融资验证问题,帮助其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农业品牌化建设的主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