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生态+科技”,集成推广一批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重点抓好“三辣一麻”“三黑一花”及白花丹参品牌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新型肥料、实施有机肥替代,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开展花生平衡施肥试验和生姜、西红柿、大蒜微生物菌肥试验。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开展作物主要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积极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台,推广应用生物制剂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实现“一控二减三基本”和统筹推进“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落实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意见,建设一批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以产品为单元,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累计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9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36个。
二是实施“生态+标准”,创新发展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先后设计和实施了白花丹参、香菇、南瓜GAP试验,起草完成了《良好农业规范出口丹参操作指南》等省级地方标准2项。7家单位通过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莱城区和4个功能区、钢城区全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全市102个基地、农药经营店等单位通过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全面实施韭菜产品“双证制”管理,韭菜监管成为全省典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实施“生态+项目”,着力提升乡村振兴质效发展水平。拓展农业生产、生态、生活3种功能,持续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绿色高效、彰显文明的美丽生态田园。近两年,全市承担省耕地地力质量提升项目,分别是莱城区承担实施的地膜污染项目、钢城区承担实施的畜禽粪便污染治理项目,雪野旅游区承担实施的2016年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其中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在莱芜市莱城区顺河旺家庭农场、莱芜市莱城区落地旺合作社郝中荣分社、莱芜市莱城区吐丝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实施主体。项目在大蒜上推广可降解地膜0.42万亩,推广标准地膜1.15万亩,建立1个地膜回收站,大蒜收获后将回收废旧标准地膜1.15万亩。截至目前,地膜污染治理项目已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