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红富士品种引进后,凭借风味好、晚熟、耐贮等优点,成为各地果农的首选种植品种,而传统的“国光”逐渐被淘汰,一度成为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味道。昨日,在平度李园街道栾家村举办的第三届小国光苹果节上,酸酸甜甜的味道再次勾起人们儿时的回忆,也让种植的400余亩小国光苹果的身价上涨,每公斤卖出8元的高价,“风头”压过了名果红富士。
小国光苹果迎来收获季
“还是记忆中的酸甜味,尝一口回味无穷!”在栾家村的果园里,市民官先生咬了一口小国光苹果,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听朋友说这里的小国光迎来了收获季,便特地和家人开车来此品尝“小时候的味道”。
“我种了两亩,没几天就卖完了,好多市民托人来买都没有货。 ”51岁的栾家村村民栾绍虎说,栾家村位于李园街道的九鼎蟠龙山脚下,过去山上地薄,靠天吃饭,没想到种植曾经被人们遗忘的一个苹果品种——小国光,让他们村凝聚了不少人气,小国光成了村里的招牌特产。今年的红富士上市后价格走低,刚开始他们也曾为小国光苹果的销路发愁,可一到收获期,很多市民大老远开车来购买,价格也比红富士高出不少。
怀旧成卖点小国光畅销
据村书记栾波介绍,自上世纪60年代,栾家村开始发展果品种植,小国光就是其中之一。凭借山岭地的优势,栾家村的小国光肉质劲道,口感清脆,酸甜适宜,比其他地方同种苹果更胜一筹,上世纪80年代末,还获得过省级优质果品的美誉。后来由于结果晚、个头小、着色差、要经贮存才能达到适度酸甜等原因,逐渐被甜度高、品相好的红富士等品种取代。2010年,栾波成为栾家村党支部书记后,发现小国光苹果承载着很多人的美好记忆,有潜在的顾客群体。他把小国光苹果重新培育起来,带领村里60多户村民成立合作社,搞起了本地小国光苹果种植。为保留小国光独有的风味口感,他引入新的栽培技术,改良植株。
栾波说,经过7年的发展,栾家村小国光种植面积达400余亩,每年11月都会举办小国光苹果节,吸引市区及周边不少游客前来。而该村实行的统购统销,解决了村民无路销售的后顾之忧。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徐升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