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将近,各大超市已陈列大量八宝米,供广大市民选购。 大润发超市为了保证食品健康,在进货和收货环节,选择长期合作的统一大厂商,同时索证索票。一如既往地选择总公司指定的统一供货厂商,让食品从源头上就能严把质量关,厂商营业执照和生产经营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正规企业资质备案存档。 在收货环节,每批次的商品都要索取进货凭证、质检报告,保证收进来的每批次商品都是合格产品,并且可追溯来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健康、绿色,所以在八宝米的品种选择上更是用心。适合幼儿食用的八宝米,由糯米、红豆、绿豆、葡萄干组成;适合年轻人的八宝米,由红豆、核桃仁、花生仁、稻米、百合、桂圆肉、莲子、薏米组成;适合中老年的八宝米,由芡实、薏米仁、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大米组成。(良文)
腊八粥
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先人和神灵,请求丰盈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大家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驱鬼避疫的典礼。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前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端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习俗更是盛行。在宫殿,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随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先人;同时,聚会在一同食用,奉送亲朋好友。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至今各地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同煮的。冬天吃一碗热热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又能增福增寿。
各地腊八粥的把戏,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间以北方的最为考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大家在腊月初七的黑夜,就开始忙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深夜时分开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节的传说
传说一
腊八节是阴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听说当年朱元璋落难遭受苦楚时,其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居然从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恰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全国,做了皇帝,为了纪念落难遭受苦楚那个特别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
腊月初八,我国公民有吃腊八粥习俗。听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放弃王位,落发修道。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留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留念日”。“腊八”是佛教的隆重节日,各地梵宇作浴佛会,举办诵经,并仿效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今后便在民间沿用成俗。
听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曾经由和尚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贫民。传说吃了后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贫民把它叫做“佛粥”。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晾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
传说三
腊八节出于大家对忠臣岳飞的思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大众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恰是十二月初八。岳飞身后,公民为了留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后来成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