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全县承担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有12处镇街卫生院、280处村卫生室、3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0余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200余名家庭医生;全县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2.4万余份,累计签约服务群众23.15万人。
“最近吃了药之后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4月6日,郑山卫生院医生王丽来到郑山街道郑山居村民臧守芳大娘家,询问臧大娘最近的病情。
王丽是郑山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同时也是村民臧守芳的家庭医生。臧大娘今年70多岁,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最近几年的健康状况都是王丽上门照顾着。
“王大夫可真好啊!对我照顾得这么周全,隔阵子就来给我量血压、测血糖。”臧守芳对家庭医生王丽的服务赞不绝口。
据悉,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是以家庭医生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责任制服务的形式,为家庭成员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充分告知、自愿选择的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为重点签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家庭医生式服务实行家庭医生包干责任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均要承担家庭医生职责,原则上按照每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00名居民的标准。
家庭医生的工作范围,主要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为签约居民提供包括上门访视、家庭出诊、电话咨询、健康教育、就医问药、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现在都是录入电子档案,将来和基本医疗要实行一卡通,所以就诊的时候,病患的档案信息就能让医生全面了解他的病情,对病患的治疗和就诊有很大的帮助。”王丽医生向笔者介绍建立健康档案的好处。
据临沭县卫计局副局长李尊介绍,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以后,可以方便、有效地将慢性病、老年人等患者从大医院分流到社区就诊,有利于合理节省医保、新农合资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逐步形成“首诊在社区、按需进医院、双向诊疗、全专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对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俺做梦也没有想到家庭医生的贴心服务能走进我们普通老百姓家里。”谈起家庭医生,郑山街道郑山居村民王德美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临沭全县承担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有12处镇街卫生院、280处村卫生室、3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0余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200余名家庭医生;全县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2.4万余份,建档率达到83%;累计签约服务群众7.76万户,23.15万人,签约覆盖率达37%。 (张立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