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波向现场的观众和媒体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
影片中的主人公之一杜深忠
主创团队由一群年轻人和一群无任何表演经验的农民组成
今天下午,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在济南举行首映活动,该片讲述了山东沂源县一个不到200户人家的小山村一年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立春起至立春止,影片用不加修饰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转型中的中国中最普通的乡村生活。
没有演员、没有剧本,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山东农村,一伙在中国大地上没有任何特色的农民,这样看上去颇为“简陋”的配置,在短短两小时的放映时间里,却频繁的引发观众会心的笑声,放映结束后,现场想起热烈的掌声向焦波和他的主创团队表示肯定和敬意。
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龙年立春到2013年蛇年春节,多年来一直倾心乡土题材的摄影家焦波带着他的“85后”团队,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373天。一个农历年里,他们拍摄了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后剪辑出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这部潜心创作的纪录片先后斩获“金红棉奖”最佳纪录长片奖、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纪录片大奖、第3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等17项专业奖项。
“当时我选择拍摄地点的时候就考虑到,不选择最穷或者最富的村子”,在焦波看来,之所以选择淄博沂源县杓峪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的“普通”,看上去没有多少特点的村庄,才更能代表中国当代农民和农村的现状和风貌。
“都说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对这个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有办法,无奈……花十分代价以后得不到三分收入,我觉得熬这个时间都熬得很心疼。”作为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之一,杜深忠在片中这句话出口让很多人觉得非常意外。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杜深忠显得多少有些“异类”,明明家庭拮据,紧靠着家里效益不怎么好的苹果园维持生计这个农民却醉心于读书、书法、热爱音乐。而杜深忠的妻子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务实派”,一心想着能够多省点钱多赚点钱,这样的一对夫妻每天在争吵中“金句频出”,接地气的语言成为本片当中的最大亮点。
而片中贯穿的其他几条故事主线也让人印象深刻,朴实“粗拉”的村支书,因为邻里矛盾大打出手的村民,渴望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年轻人......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但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
通过373天的记录,焦波发现,不管面临着怎样的艰辛和无奈,这块土地上的农民始终对生活报以热情和希望,生生不息。焦波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这部忠实记录中国农民最本真生活状态的纪录片,表现出农民所坚持的信念:尽管现在还不够富裕,但是在富裕的路上一直追求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