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聊城市多措并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2018-06-25 10:22:26    来源:    作者: 字号: T   T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近年来,聊城市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力培树教育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局党组通过调研、论证,确立了“厚德重教、大气兼容、担当奉献、创新奋进”的聊城教育文化。(一)“厚德重教”是教育文化的“本”。德,国之基也,人之本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要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大气兼容”是教育文化的“真”。教育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用理想信念定向人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格局宏大,海纳百川,有包容并世之心、吞吐天地之志。打造一支胸怀坦荡、气量宽宏、大度豁达、眼界高远的教育工作者队伍。(三)“担当奉献”是教育文化的“善”。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有担当奉献精神,也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全市教育工作者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使命担当,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四)“创新奋进”是教育文化的“美”。“创新奋进”是对教育工作者奋力拼搏、与时俱进的要求,当今社会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型教育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引领,并为学生创新培育良好环境。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厚师生文化底蕴。总书记指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们从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总结、概括、提炼了“十大魅力”让师生熟记、牢握,以丰厚全体师生的文化底蕴,滋养他们热爱家乡、献身祖国的家国情怀。(一)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二)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要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胸怀天下,海纳百川。只有格局宏大,方能有人生大气象、大意境、大趣味,方能成大气候,不愧真君子、伟丈夫、大人物。(三)无远弗届的远大志向。远大志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的格言、警句、诗篇枚不胜举、比比皆是,大凡志向坚定的人必然有股子执着劲,越是艰难困苦,越会愈挫愈勇。(四)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学习传统,崇尚学习、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前途命运。(五)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知行合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六)止于至善的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载育万物和生长万物。一个人,在做人与处世时,要心胸开阔,立志高远,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七)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吸吮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英雄气概的养分,就会汇聚起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八)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九)福祸相依的辩证智慧。辩证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深刻所在,是全民族智慧的结晶,对当代人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要善于运用古人辩证智慧中的哲理启示,坚持辨证、全面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圆满事业、完善人生。(十)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开展乡本文化寻根工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乡土文化是很好的教材,聊城有木板年画、葫芦、杂技、武术、剪纸、阿胶、京剧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聊城地方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编制成校本教材。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师加强学科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积极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比如临清市的京剧进校园,高唐县剪纸进校园,东阿县孔子文化、老子文化进校园,莘县的传统武术进校园,阳谷县的面塑文化进校园等等,都是文化寻根工程的典范。

  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开设“国情、地情、校情系列讲座”;选择爱国、励志、诚信、礼仪等多方面素材,学习名人典故,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为契机,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头脑,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促进养分汲取,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一是指导校本教材编制和专业教师培训,开展诵读比赛活动,激发起广大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二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示范校评选活动,命名了一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突出的学校为示范校。三是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师生书画比赛活动,鼓励师生写好中国字、画好中国画。四是开展好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文化展演等活动,认真展示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成果。

  完善机制,长抓不懈。市、县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从严要求、扎实推进,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指导、督查、评估、总结。各级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为直接责任人,亲自抓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全过程。市教育局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的综合评估考核;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制定完善了考评措施,将此项工作纳入师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断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力度不减、常抓常新。(聊城市教育局)

 
 
上一篇:临沂市临沭街道中心幼儿园“家园手牵手”拒驾、乘三轮、四轮代步车
下一篇:高密市“四大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广汽传祺发布传祺ES9
凯翼炫界Pro 7.49-9.29万全国预售开启
凯翼炫界Pro 7.49-9.2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代捷途X90为您解锁
啥是车圈优等生?全新一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曲阜市息陬镇天气晴好麦收忙
麦浪滚滚 满目金黄--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齐鲁在线 qlzx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