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要有一个好的成长氛围,办好一所学校就要办好这所学校的特色文化。让每一名学生在这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幸福的生话,实现人生灵魂的升华。岱岳区范镇梭村小学秉承“塑造学生完美人生”、“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对学校文化进行了顶层设计:以“梭”文化为核心,以“勤奋、惜时、规范、尚美”为校训,以“勤奋、效率、儒雅、博学”为校风,以“勤奋高效、追求完美”为教风,以“勤学上进、博学儒雅”为学风,设计了校徽,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学校“六大”文化体系。
一是“梭之基”----和谐教师文化。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专业成长是核心。学校依托“明霞工作室”、“教师成长联盟”等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青年教师都注册了“1+1”教育网,把平时自己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写成文字,发表在“1+1”教育网上,让同行和教育专家给自己指点迷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收获一份幸福与快乐。学校不仅购买了大量的教育书籍、文学书籍供老师们阅读,而且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每名教师畅所欲言,谈收获、谈感想、谈反思,谈对未来教育美好前景的憧憬。
二是“梭之本”----学生成长文化。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一批“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励志、从小学习创造”的好儿童好少年。学校不仅开发了一整套的校本课程,而且还在学校的一至三楼专门开辟出一块阵地,镶上书架、放上书凳 、摆上大量经典图书,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品味精彩人生。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 ,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去年,戚云霄同学被评为泰安市美德少年。学校定期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学生读书交流活动、优秀读书笔记、优秀写字本、优秀作业展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学校生活,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陶冶了学生情操。
三是“梭之彩”----特色校本课程文化。在原有主题教育活动基础上,梭村小学开发了《弟子规解读》、《锦绣童年》、《路队课程》《升旗课程》《文明礼仪读本》、《入校课程》、《毕业课程》、两操、感恩教育、十好教育、诚信教育、写字育人等校本课程,每天进行全校学生的《弟子规》诵读,每学期开展一次《弟子规》诵读大赛,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自主开发游戏教材,推动游戏活动的开展。钻石绣、折纸、手工、剪纸、舞蹈、乒乓球等社团开展的有声有色,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四是梭之根”----高效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梭村小学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构建“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原汁原味”的新型课堂模式,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学校建立各学科磨课小组,定期开展新授课研讨、复习课研讨、矫正课研讨、人人一堂最佳课、“说话接龙”达标课、新教师过关课、新教师课标解读课等各种课堂研讨活动,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文化,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是“梭之缘”----多彩家校共育文化。只有家校共育,相向而行,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积极作用。学校选择责任性强、能力强的家长成立了梭村小学家长委员会,建立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家委员会。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都拿到家委会上去讨论,求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并且征求家长意见。学校聘请了孙明霞、刘甜、刘琳、孙国峰等一大批家校教育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召开家校共育专家报告会,对家长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培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学会了教育子女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是“梭之润”----校园环境文化。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教育投入,无论内部设施还是基础设施改造,都有了巨大改观。“育才林”、“创意墙”、“樱花林”“银杏林”等一大批高品位的学习场所应远而生。对一至三楼的楼道文化重新整合,有文明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名人励志教育、交通安全法规教育等。大厅内是学校的荣誉墙,少先大队检查反馈表,学校发展愿景等。班级文化建设有班级名称植物命名,图书角、黑板报、成长足迹、名人名言等。学校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校会、班会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已经形成。“一字型”队伍、课间操、跑操、大课间学生活动、早读、午自习、午休秩序井然;学校每周开展班主任德育论坛,效果明显。
“打造高品质学校文化,以文化人,引领学校发展,建设最美田园学校”,梭村小学依然走在路上,全校师生正团结一致,为建设最美田园学校而不懈努力!(泰安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