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蜘蛛侠、钢铁战士,还有齐天大圣、猪八戒……”日前,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举办“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当学生们看到栩栩如生的蜘蛛侠、齐天大圣等众多卡通 “面塑”兴奋不已,争相向“面塑”传承人孙老师求教,认真学习制作“面塑”技能。近年来,邹城市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他们认知、热爱、传习传统文化,让“鲁风邹韵”文化血脉在校园中传播和传承。
为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亲和力,邹城市在创新活动方式上下足了功夫。该市第二实验小学、凫山小学、兴隆小学分别成立了阴阳板、年画、书法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设了校本课程,明确了专职教师,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校园。特别是中心店镇后南宫小学坚持把民间剪纸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一步步地开发出富有浓郁农村特色的儿童剪纸校本课程《剪·爱》。2016年1月,组织学生参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素质展演,并获得“最佳表演奖”。
其次是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合作交流。今年暑假期间,邹城市孟子学堂举办了儒风雅韵国学夏令营,一改以往听课诵读的传统模式,增加了体验互动环节,以增加乡射礼、编钟、千字文操、非遗剪纸、泥塑等非物质文化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征,深受学生一致欢迎、热烈追捧。
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将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集中做好内涵挖掘和普及传承工作,集中打造一批具有“鲁风邹韵”的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和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着力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涵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济宁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