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昌邑市紧紧抓住“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这一有利契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教育指导、加强康复训练服务等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全市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该市教育局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不断加大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投入,2015年,该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已提高到6000元;下步,将继续采取政策倾斜、财政支持等方式,不断加大在残疾学生资助、残疾少年儿童康复以及残疾青年就业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二是加强残疾儿童入学鉴定与教育指导工作。为全面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增强特教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该市积极整合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工作职能,组建成立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筛查和咨询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残疾儿童筛查和咨询流程及具体工作任务,确保每名残疾儿童都能接受正规的教育。
三是建立完善“康复、教育”一体化服务体系。该市紧紧抓住申报潍坊市特殊教育改革行动研究这一有利契机,积极采取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康教结合”实验工作。建立了教育、卫计生、残联及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定期沟通和联系机制,由残联统计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人数,由市人民医院和市围子街道卫生院负责肢体和精神鉴定,由教育局负责组织给予建籍,努力实现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积极构建 “康复中心康复训练、特教学校上学”互为补充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四是有效推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该市认真落实潍坊市关于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彻底摸清底数,扎实有效开展教育服务工作。目前,该市有30名6-9岁的残疾儿童正在接受保健院康复中心正规的康复训练。 |